2023-08-23 14:54:21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阅读 39256
一条讣告
2023年8月20日上午,收到保山市龙陵县统战部领导的信息:
昨天晚上,王应发老兵去世。
五天前,我们才带着志愿者去探访王老。
虽然当时他的健康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但意识还算清醒,能与志愿者作简单交流,没人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抗战老兵的离世,我们一般称之为“归队”,他们将与七十多年前在战场上先走一步的战友们重逢。
接手中兴公益“关爱滇西抗战老兵”项目4年,我已经见证了24位老兵“归队”。
与抗战老兵面对面
2020年10月,我第一次带领员工志愿者实地探访老兵,说实话,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对老兵和他们居住的环境抱有一种好奇心,所以我会关注一些很平常的细节,比如老兵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调、个人喜好、房间的陈设、院子的样式……
这次探访的感受,其实与后面每一次志愿者的感受是类似的。
一是历史带来的震撼。滇西抗战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不是特意翻阅历史资料,很多年轻人甚至都开始慢慢遗忘,但这些老人回忆起当年,依然透露出浓浓的悲愤,战争的伤口不仅留在身上,也留在了他们心里。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们,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很难想象今天的和平发展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二是老兵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巨大改善。和2005年刚探访那会儿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人家在新农村里,终于有了安度晚年的从容和笑脸。
三是时间建立起的情谊。一路上不管是合作的统战部、博物馆还是老兵及其家属,一听到“中兴”两个字都格外亲切。“哦,是中兴公司啊!感谢你们来看我……”这是很多老兵对志愿者说的第一句话。有些老兵可能都听不太懂普通话,但一听“中兴”两个字马上恍然大悟;虽然不认识志愿者,却认识志愿者身上的蓝马甲。这种亲切和熟稔,只有十几年风雨无阻的坚持探访才能换来。
多次的实地探访,让“抗战老兵”不再是我心里一个遥远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个体。
我和中兴公益的伙伴们开始思考,随着老兵年龄越来越大,我们除了每年上门送慰问金、陪老人聊聊天,还能做些什么?
适老化改造
截至2023年,我们关爱的滇西抗战老兵平均年龄是98岁。
很多老兵的身体机能衰退得厉害,耳鸣、眼睛看不见、行动不便、上厕所起蹲、洗澡跌倒问题变得非常突出。
为了让老兵晚年生活更舒适便利,我们从2022年开始,与当地统战部和社工机构合作,持续收集并实现老兵家的适老化改造需求。
例如隆阳一位老兵,我们在两年时间里,根据老兵身体情况和自理能力,先后为他添置了电饭煲、冰箱、衣柜、拐杖、轮椅、小太阳等物件,方便老兵日常起居,同时针对他家老宅幽暗、潮湿的问题,又对其卧室和堂屋进行了翻新,让老兵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其他老兵家中,我们根据老兵身体情况和家庭环境,个性化配置各种物品,包括老花镜、血压计、空调、热水器、取暖器、躺椅、冰箱、洗衣机、护理床、轮椅、拐杖、卫浴扶手等,同时也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部分老兵家进行了整修,如屋顶加固、卧室翻新、地面平整等。
2年来,我们总计为19位老兵送上61件适老化物品,为7位老兵进行房屋翻新等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精神传承
尽管我们竭力挽留,但抗战老兵“归队”的脚步还是越来越快。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历史、铭记英雄,我们先后通过资助云南当地博物馆、学校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带着员工子女一起探访抗战老兵等活动,让更多孩子更好地了解了抗战老兵背后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很多孩子其实在学校、课本上都听过一些抗战的故事,但毕竟环境相差太大,他们很难产生太深的感受。
但当我们把他们带到战争的遗址,看到那些平平无奇的坑洞背后埋藏了多少同胞的血肉,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开始思考,要打赢一场战争,到底需要多少的勇气和牺牲。
当他们亲眼见到那些垂垂老矣的士兵,听一听他们讲述书里没有的细节,摸一摸他们身上战火留下的伤疤,他们往往会由衷感叹:
“和老兵爷爷那时候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挺好的!”
“云南的风景很美,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样美的风景了”……
老兵终有凋零的一天,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来人,都将永远铭记他们的热血,传承他们不屈的精神!
*本文根据“关爱滇西抗战老兵”项目经理采访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