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7:21:12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阅读 16367
近日,我们被人民日报一篇十万加的文章感动得无以言表,文章的主角正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发起人、已故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
老教授去世数年,超千万财产被“曝光”,他背后隐藏的秘密令人泪目
时光追溯到三年前,2016年7月光明日报独家、连续五天通过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头版头条刊发“炭火教授”赵家和系列报道,让“雪中炭火”的大爱绵延相传的时候,中兴公益就密切的关注着赵老的事迹,并立刻行动起来。
2016年8月,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与甘肃省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确定连续五年每年捐赠300万元用于兴华助学项目。今年是两家基金会携手助学事业的第三个年头, 8月11日至12日,兴华助学大学阶段资助评审发放工作在甘肃省兰州市如期开展,继4月春季助学金发放活动后,又一阶段性工作顺利完成。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高考难以改变命运,但受助于兴华助学的贫困高中生们,却连续十多年创造着每年高考一本二本录取率超过80%的辉煌,鼓舞着我们在这雪中送炭的助学路上坚持下去。
本次大学阶段资助评审工作遴选101名符合条件的受助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大学阶段学业,资助名额是各校本届高三年级贫困高中生人数的20%。大学阶段资助的工作流程包括学生本人申请、各高中推荐和兴华基金会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其中,申请组织上优选一二类低保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和特殊困难的寒门学子;就读大学侧重于中西部地区(含甘肃省、青海省及不限于这两省)的院校;推荐有社会责任心、有感恩心并能将爱心传递的学生;受推荐学生家庭状况困难,且就读大学经济条件一般。评审委员会由兴华助学基金会邀请的政府主管机关和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代表组成,分别来自甘肃省民政厅、教育厅、团省委、清华大学校友、兰州市28中校友和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评委们通过有序规范严谨的工作流程完成评审任务。评审结束后随即进行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作为兴华助学大学阶段资助工作的主要捐资方,通过推荐选拔,从西安选派了两名志愿者参加此次评审工作。
志愿者孙国光:我作为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第一次参与此类活动心中充满新鲜,心情非常激动。说实在话,我不想看到这些情形:所有申请学生家境都非常贫困,有些学生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抚养;有些学生父母患病或无劳动能力,治病导致倾家荡产,子女众多;有些单亲家庭,母亲艰难拉扯孩子,苦读苦供。特别难忘的是,有个女孩子,家中好几个娃,母亲双腿残疾,只能跪在地上爬行,她说她长时间因母亲而抬不起头,但是她的高考成绩非常好,本次报考的大学是重庆医科大学,因为她的愿望是学医给母亲治病。当时我眼泪瞬间酸楚,泪水打转。评审过程中,我一直被这些努力深深打动。由于名额有限,评审过程是非常激烈的,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情况和资助的理由,有时候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评委们甚至需要打电话给会场之外,核实更详细的情况,只希望尽可能将资助对象发放给最需要的孩子。这些都令我充满敬意,并为能参与其中深感自豪。
志愿者高鹏:有幸作为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的代表参加这场爱心的盛宴,使我对扶贫助学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感受。当我拿到寒门学子们的申请资料时,被深深地震撼,让我对贫穷有了新的定义,也对兴华助学充满敬意。受助的学生们从高中阶段起,就受到兴华助学基金会捐助而能顺利读完高中;虽然家境贫寒但依然努力考上了大学,也不乏北大复旦这样的名牌大学;申请表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上大学的渴望。贫寒不是错,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却是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给寒门学子们更多成长的机会与支持,这也是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的初衷。看了孩子们的申请简历,我真不想淘汰任何一个人。并真心祝福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助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扶贫使命,还为国家、为民族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人才,能为这份事业尽微薄之力,我深感荣幸。
中兴通讯公益会的志愿者们,代表着八万员工传递大爱,在交流过程中体验感动与激励,感受光荣与使命。同时,从2017年受助大学生中选拔的志愿者们也热情踊跃参与到评审工作的服务支撑中,以踏实的态度、细致的方式和用心的努力,做好每一个信息的核对,完成每一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着感恩之情、反哺之心。
接下来的助学工作中,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将继续组织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参与到兴华助学的各项助学活动中,让每一位志愿者付出爱并获得激发,照亮时被心点燃。
兴华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和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志愿者代表合影留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