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探访滇西抗战老兵特别活动已经暂时落下帷幕,但大家的思考和行动却并未停止。

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不少志愿者的投稿,透过他们真挚的文字,我们似乎再次回到老兵爷爷身边,感受到了那份忘年相交的温暖……

于是兴小益将大家的感想集结成三篇番外,希望也能将这份深深的感动传递给屏幕前的你~

 

【本文作者:志愿者叶青】

 

七年可以发生很多事,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 我成长了七年, 我孩子当年3岁,现在都已经10岁了。 我持续关注着:当年那些老兵们都怎么样了,他们吃得好吗?住得好吗?孩子们孝顺吗?政府是否倾注了更多的力量去关怀他们?我私心真的很想知道我当年见的几个老兵,他们还在吗? 

 

 

车怀春

第一天早上,我们组首先拜访一位叫车怀春的老兵,这位爷爷非常可爱。可爱在哪里呢?

 

我们到了他家门口,本来以为要进门才能看到他,没想到他竟然在我们背后出现了,还一个劲地伸手,一边说着:“你们进,你们请进。 ”

 

202110250911090252140120178913FD.jpg

 

我一抬头,连牙都没有的爷爷健步如飞。 原来,他早上在他小孙子家,看到有车来,想着应该是我们,就赶紧出来招待。

 

 

因为大部分老兵都在战争中或多或少被炮火冲击过,所以他们耳朵大多有听损,一般我们说啥,他们也听不太清。 车老先生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待一坐定,车老就夹着他的云南话跟我们一顿“尬聊”:

 

 

 “我快一百(bé)岁了哦!” 

“哇,爷爷,恭喜啊,我们下次来给你过生日!” 

“我快一百(bé)岁了!” 

“知道了爷爷,我们希望您长寿!” 

“我快一百(bé)岁了!” 

“嗯,爷爷我们祝您还有100年!” 

……

 

202110250911090252140120178909FD.png

 

“日本鬼子来了,我年轻时可厉害喽!”,他一边讲一边竖起大拇指 。

“怎么个厉害法儿啊?爷爷您给我们说说!” 

“我年轻时可厉害喽!” 

“是杀鬼子吗?您还记得您杀过几个吗?”

 “我年轻时可厉害喽!” 

“那您身子矍铄!” 

“我年轻时可厉害喽!” 

……

 

这样的尬聊一直持续到我发现他房间有一个烟斗,因从未见过这样婶儿的烟斗,于是我开心地拿出来想问问。

 

202110250908490252130410189342FD.jpg

 

没想到这一下子把车老逗乐了,他赶紧把他身上的烟斗拿出来我看看,并指着我的烟斗说,这个是坏的,还教我怎么用。 你看,这不就熟悉了吗?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093622.jpg

 

其实我想,一个百岁老人,看着别的城市来的孩子,对他日常的生活感兴趣,可能他也会觉得更有亲切感些。

 

202110250907070252130460154876FD.jpg

 

 果不其然,他开始慢慢打开话匣子,说他是怎么把鬼子一把扯过来,拿刀“咔”地刺进去。 还有他的家里贴着国家领导人与夫人的照片,他指着他们,连连竖大拇指,“国家好,真好!” 

 

202110250908490252130420180308FD.jpg

 

当然,可能他更高兴的是,我喜欢他的烟斗。

其实我喜欢的是他没牙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7年前,一位13年的志愿者他告诉我说,他非常后悔,13年的时候,没有和每一位老兵拥抱。所以他一知道我去,就给我特别留言,一定要抱抱他们。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202110250911090252140120178911FD.png

 

所以14年、21年,每一位我见过的老兵,都被我深深地拥抱过。我知道,他们,都曾经为我们负重前行,一个简单地的拥抱,一句温暖的祝福,一次千里之行,是我们现在力所能及。

 

 

王应发

这位爷爷算是住在龙陵比较深的乡里了,这次过去,一共花了两个小时。

 

统战部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科普说,当年,很多老兵因为时代原因,逃到了深山老林中生活,一直到现在。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外面的变化,有一些是一辈子生活在深山,也懒得搬下来了。

 

C253_202110251020530252130410197769FD.jpg

 

王应发老先生,住得这么“深”,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相对贫苦一些。

 

可待我们几辆车到了后,我的妈呀,这里三层外三层的一大家子!进门后我都记不得跟多少人握手了,可能有统战部联系的村支书、镇长、老兵家属、亲戚、以及他们住附近的朋友……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130113.jpg

 

房子有三层,建在一个山坡头上,一走进去,我的妈呀,这个客厅,足足得有100平吧。而厅的另一边,是齁大的养殖场,大约有十几二十头牛吧。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094300.jpg

 

经人介绍,这些牛,是当地脱贫的引入品种,好像叫苏门答腊牛?

 

该地算是扶贫试验区,镇长介绍道,这里一直在做四个“一万”的工作。我记不太清,大抵是“一万头猪出栏、一万亩良田、等等”,一听就是对经济很有规划的一个乡镇。

 

那么这些与老兵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你放心!在龙陵,老兵不会太苦的!

 

 

但是你们知道在14年我来龙陵时,龙陵是怎么样的吗?

 

我当年在云南见过十多位老兵吧,只有在龙陵忍不住落泪了,直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

 

当时那位老兵是来前的一个月过世的。但是我们一行人,仍然坚持着把物资送到了他家,由他的儿子代接收了。也是深山老林,我们下车几乎走了有一个小时。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125408.jpg

七年前龙陵某老兵家

 

他的房子,连个墙都没有,竹子搭的墙与房顶之间有很大的缝隙,老人的遗像简单地挂在墙上,他的儿子来的时候,穿着中兴13年送的解放鞋,四个脚趾露在外面。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125533.png

七年前龙陵某老兵家

 

我当下就忍着泪发了一条朋友圈,很多人看到后联系我说想让我代他们捐款。我婉拒了。我让他们去基金会捐助,或联系基金会的理事。

 

其实当时我心里真正想的是,仅靠民间组织去做一些对老兵捐助,不能解决真正的“穷”。

 

而要真正改变“穷”现象,则需要改变太多了,政府的帮持、政策的倾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整个乡镇富了,带动的,将不止一家的改变。

 

C259_202110251035380252140120188518FD.jpg

 

今年到了龙陵,我真的特别释怀。

他们真的不穷了,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每个人是发自内心地笑着的。

 

小花絮

 

我们小组的组长给我和王盘起了个组合叫“社交氛围组”,说我们可以负责唠嗑。

 

而王应发老先生,则坐在房子中央的C位,接待我们。虽然耳背,我们大声地吼,他还能跟我们“唠”上一会儿。

 

202110250952150252140200129264FD.jpg

 

王盘的“唠嗑”本领更高强些,他跟老先生坐下来唠嗑、站着唠嗑、竟然还在外面边散步边唠嗑!

 

当然,收获也是颇丰的,比如我们知道了,老人爱打麻将、喜欢闲逛,甚至他家门对面一座山都是他家的!王应发老先生还去过腾冲、松山 ,唱过革命歌曲,我们赶紧让老先生唱上一曲儿~

老先生连忙摆手:“不唱喽不唱喽,记不得喽!”

 

稿定设计导出-20211025-094504.jpg

 

王应发老先生,子孝和谐,算是老年幸福的。

能见证这些,不枉此行。

 

 

202110081350481002100200100311FD.jpg

微信扫一扫

了解21位抗战老兵最新动态